半生情系数控铣削 涂勇技能大师带出俩世界冠军

发布时间:2019-06-27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2019年,将迎来新中国70岁生日。“家国七十年”其实就是每一个平凡人的七十年,他们度过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他们在新时代用勤奋和汗水实现了自己一个又一个小梦想,他们就是这个时代最平凡的普通人。

在新时代里,每一个平凡人都值得讴歌。4月10日起,东方今报•猛犸新闻将陆续推出大型重磅策划《家国七十年•我的故事》三部曲,从“我”的故事说起,用“小故事”展现“大时代”,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用“小人物”展现“大情怀”,用“我”的故事串起出彩河南的精彩篇章。今天的“匠心”系列,我们把镜头对准执教30年,带出俩世界冠军,刷新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中新高度的数控铣项目中国队指导专家涂勇……

大到火箭航母,小到零件加工,铣削技术从不缺席,这项用途广泛的基础技艺,是国家工业水平的直接体现。

今年53岁的涂勇,又一次站在了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的战场上,四年前他们团队指导中国选手获得首枚金牌,两年前又指导选手蝉联世界冠军,今年他们将继续带领从全国筛选出的数控铣正选选手田镇基进军俄罗斯喀山赛场,角逐数控铣项目世赛奖牌……执教30年,匠心匠智,半生年华,情系铣削,他在平凡中倔强的生活着,参与并见证着我省及全国数控铣削行业发展、人才培养及技能鉴定的改革建设。

【初出茅庐】

人生方向的抉择,几乎都出于一种偶然性,但对涂勇来说,这种偶然,奠定了他一生的方向。

◎误打误撞进入技工院校

涂勇,1966年生于河南驻马店正阳县,家境优渥,按照父母的期望,他应当手握手术刀,一生医者仁心,治病救人。1985年一次“异想天开”,他陪同伙伴参加技工院校考试,误打误撞考上了河南省技工学院(今河南省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开启大半生铣削生涯。

“第一次在学校见到机床,就觉得很熟悉。”涂勇回忆,那个时候的机床是比较老式的,不智能也不具备自动化,他比较好奇,怎么一块钢板,在特定的编程设置下,就能切槽、削轮廓,变成想要的形状呢?在兴趣和勤奋的努力下,他的功课远超同学,老师们也乐意教他。

为精进学业,1987年,涂勇以实操满分的成绩,进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今天津工程师范大学),尽管过去了22年,涂勇还清晰的记得当时考试的实操题目。“在一个直径20mm长度218mm的细长轴上,切出一个距端面110mm的1.1mm槽,要求的公差在0.1mm之内,这个题不难,难的是全神贯注,不急不躁,超有偏差,就废了。”涂勇说,他顶住压力,一次性保证了110的长度公差,又保证了1.1的宽度公差,圆满完成了考试。

那一届考生中,只有他一人实操得了满分,涂勇深感老师日常教学的严格,“铣削水平的高低,好与坏,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你的形位公差、尺寸精准程度是否符合要求。”

精准程度如何确定,在没有先进数控铣削工艺的时候,跟“放盐少许”是同一种感受。涂勇坦言,把1mm刻度分成10份,再把0.1mm分成10份,完全凭借感觉,“匠心匠智大概就是这样,冷板凳坐的多了,实践得多了,用心多了,才能较为准确的把握好尺度。”

◎三天不眠不休研究自动编程

1989年,涂勇从天津师范工程学院毕业归来,在河南省技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当老师,数年如一日伏在教学中,带学生、进车间……兢兢业业。1998年互联网的发展,让他的人生悄然蝶变。

涂勇介绍,随着互联网的出现,90年代后期数控铣开始应用于工业生产,为与先进生产力接轨,顺应时代发展,学校为他配备了一台9个G的笔记本,专门供他指导教学,在实操中,笔记本需要安装铣床专用的编程软件,这可难住了大伙。“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自动编程软件,没有资料可查,没有教辅书可供参考,也没有相应的专家可问。”涂勇说,凭借对专业的爱好,他拿着编程安装说明,研究了三天三夜,请教了三四位电脑技术人员,终于在第三天晚上安装成功,“就是死磕,一遍不成两遍,两遍不成三遍……无数遍后终于安装成功了,整个人像放空了一样,轻松、兴奋、溢于言表。”

2000年,学校又购置了2台数控车,1台数控铣,一时间,省内外很多高校、企业的人都来学校参观学习,对于陌生的数控铣车,涂勇手把手给大家讲解软件的编程及安装,数控铣车的操作方法,育人无数。至今,企业内仍有40岁高工喊他老师,请教专业问题。

【高光时刻】

再平凡的人生,只要有目标、肯奋斗,都能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涂勇的高光伴随职业生涯中的一次又一次蜕变,从学校走向省内,迈向全国,站到了国际舞台上。

◎操刀院系改革 走在全国前列

“技能强省强国”“技能改变命运”,随着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我国也不例外。

早在2003年,我国技能人才最多的广东省开始筹备广数(广州数控)杯技能大赛,这是当时全国最高水平大赛,涂勇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和优秀师德,承担起广数杯河南地区裁判长职务。

“当时河南的优秀技能人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跟广东那边的差远了。”涂勇说,作为全国首次大规模有影响力的技能大赛,广数杯选拔出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技能人才,也给各个省份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些思路和范例。2003年学校开始由涂勇操刀,进行院系改革,把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进行结合,更加贴近生产和市场,“当时已经走在了全国高校前列。”

这次改革,也是涂勇在省内及国家类重要赛事上展露头角的重要转折。

◎历任数届赛事裁判长、专家

2004年开始,全国第一届数控大赛拉开序幕,此后每两年一届,渐成规模。涂勇连续6届担任河南赛区裁判长,技能大赛不同于其他比赛,它是技与艺的较量,力与美的结合,而裁判长不仅在专业领域无可挑剔,更要对比赛规则、临场判罚技巧纯熟于心。

让涂勇记忆尤新的是,在第一届赛事中,仅有数控铣、数控床、加工中心三个工种,考试只有理论和实操,而在第六届赛事中,工种已经增加至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四轴)、加工中心(五轴)、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5个工种,竞赛内容还增加了软件应用。“首届有422名选手入围决赛,第六届几乎增加了一半,有800多人参与决赛。”

对技能人才的重视,也加大了国家对技能人才的扶持力度,加速了国家对技能鉴定标准的更新改革。2005年他参与河南技能鉴定的上机考试工作,并完成数控铣高级技师国家试题库建设工作,和河南省数控专业鉴定试题库建设,初步建立起数控铣技能人才梯队标准。

◎两次世赛 带出俩世界冠军

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赛,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竞赛。2014年起,涂勇作为专家组成员,开始参与世界数控大赛中国赛区的选拔、指导工作。

中国选手在2011年开始参加世赛,2011年拿下第六名,再到2013年勇夺铜牌,再到2015年摘得首枚冠军,中国选手稳扎稳打,在国际赛场上一鸣惊人。至今,涂勇仍记得摘得首枚金牌的艰辛。

“世赛中的数控铣削加工,是利用数控铣床对工件进行数控金属切削加工,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图纸,按照要求把零件各部分结构尺寸加工到符合要求的成品。”涂勇说,精准不是最难把握的,如何确定好加工路径和方式才是最难的,先切哪个面,用什么样的刀具,尤其是碰到镂空设计,如何防止变形,该如何下手,必须了然于心,否则一步错,全盘皆输,工艺是产品质量控制的先导。

国际赛事的残酷可见一斑,备战冲刺阶段,涂勇和他的团队陪着选手没日没夜的训练,困了就在铣床边靠上10分钟,要想获得好成绩,就要比世赛的标准要求还要高,还要严,还要精细。2015年8月11日,中国选手张志坤与各国选手在数控铣项目开始为期3天的较量,经过三坐标精密测量仪的科学判定,张志坤作品获得99.7分,这是世赛数控铣项目的最高得分纪录,大家还未来得及欢呼,世赛官网发布2小时后撤掉了。原来,中国选手的夺冠打破了德国、日本、韩国多年来在世赛数控铣项目轮流坐庄的局面,3国代表团推说测量仪可能出现技术故障,成绩需要重新评定。作品不会说谎,真金不怕火炼,专家团们据理力争,多方检测,中国选手张世坤依然是当之无愧的冠军,10天后,世赛为张志坤举行赛史上首次网络颁奖。这是中国在世赛史上的首枚金牌,来之不易的荣誉,让涂勇等专家们泪流满面。

2017年第44届世赛上,涂勇和团队一起再次指导选手杨登辉,蝉联世赛金牌。两次参与世赛,带出俩世界冠军,他见证了我国数控铣项目从默默无闻走向全球瞩目的历程,今年,他将和选手田镇基一起,站在世赛的舞台上,倾力而战,为国增光。

【初心不改】

数控铣削没有难懂的技术,关键在千锤百炼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执教30年中,涂勇有很多次高薪择业的机会,但深耕数控铣行业,带出更多数控铣削人才的初衷未曾改变,指引他砥砺前行。

“从省级、国家级、再到世界级大赛,其实就是在给行业树立标杆引领作用。”涂勇说,由于世赛各项目的标准是来自全球顶尖企业的企业标准,其代表的是行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学校在参加世赛或世赛选拔赛后,会将市场化标准纳入教学中,进行课程改革。

人才培养标准体系下,技能人才的水平逐年提高。“42届世赛选拔时,选手的水平普遍在60分以下,43届时已经过60分了,那一年我们选拔出的最低分68分,44届世赛选手们普遍在70分以上了。”涂勇说,按照国际标准,达到95分以上才具备拿牌的可能性,“在国家技能强国的政策和力度下,大批量优秀的技能人才走向企业,投入教学,反哺社会,我很欣慰。”

的确,张志坤夺冠后被聘为高级技师,特别批准留校任教,成为精英班教练。他指导的很多选手,获奖后企业争着抢着要,他经常告诫学生们:数控铣削行业,没有难懂的技术,高超的技艺都是千锤百炼出来的,吃不了苦,就成不了大师。

如今每年的7月15日,是“世界青年技能日”,这项2014年才由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节日决议,让“技能强国”“技能改变命运”的理念深入人心。

2018年河南省人社厅公示成立涂勇技能大师工作室,这既是对他多年来匠心匠智,提升自我技能水平的赞赏和肯定,也是对他多手段教书育人,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的鼓舞和勉励。“人工智能的进步还是靠人的,时代变化很快,要有不断更新和接纳知识储备的能力,能吃苦,耐钻研,才能在技能这条道上越走越好。”

涂勇深知,搞技能,经验和阅历最重要,未来的教学生涯中,他将继续以大师工作室的平台,将历任参赛所得经验和教学实践经验传授给省内外技师院校的老师们,也将指导和带领更多优秀技能学生,继续奋战世赛,为国家和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尽绵薄之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澳六玄武门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扫一扫
掌上河职
玩转起来!

最新文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