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上角放上你的微信二维码”
“增加求职意向”
“不要用万能简历”……
在王林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沓一沓的学生简历和职业生涯决策“一对一”咨询登记表,每周他至少会抽出15个小时的业余时间,来给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从简历指导到职业规划,从搜集信息到分析画像,不曾敷衍和怠慢。
他总说,自己是很笨的人,每天都在笨笨的做事情;自己是很无趣的人,除了工作仿佛也没啥别的爱好;他说,自己花了20多年才找到人生的职业方向,也期待能指导学生在人生路上缩短时间精准找到目标。
他就是澳六玄武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心指导老师王林,一位下“笨”功夫的“聪明人”。
“我是一个很无趣的人”
见到王林的第一面,他坦言自己是“一个很无趣的人”。从2003年参加工作,王林就在澳六玄武门担任辅导员一职,最多的时候管理过1100多名学生。近20年的工作经历,他没有别的兴趣爱好,在和学生的相处中掌握了一套管理学生的经验。比如2014年9月份,商务英语专业有名叫璩孟升的男同学,因为每天独自学习,被男同学们“孤立”,说他“装”。他很苦恼,找到王林倾述。了解了学生的遭遇,王林开了一次班会,主题叫“什么才是‘装’”。王林和同学们约定,如果三年时间里,璩孟升能一直这样坚持认真学习,就不是“装”,如果只坚持了俩仨月,那一定是“装”的。这种激将又略带监督的方式,巧妙化解了璩孟升和同学们的矛盾,也让璩孟升有了更大的学习动力。大三毕业,璩孟升以优秀的英语口语和娴熟的商务技能成功面试迪拜一家公司,月入过万。曾经说他“装”的同学对他钦佩不已,也成了很好的朋友。“虽然和学生相处很单纯,但只把工作当作一个差事,做好是很难的。”王林说,他刚开始做学生管理工作时,也曾觉得很无趣,直到2006年发生了一件事情,让他对这份工作有了大的改观。
2006年春节,家住安阳山里的一位同学,给他打了一个拜年电话,还说过完年要给他带老家的山货,表达对老师的感谢。“我听到山货,还真有点期待了。”让王林没想到的是,等开学后,那名同学给他带的“山货”竟是一麻袋红薯干。同学还很认真的说“这在老家,过年才会吃上。”虽然知道那名同学家境不好,但让王林没想到的是,他家的生活这么难,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还能想到给他带珍贵的红薯干,只是因为上学时给了他一些关心。“孩子们真是很可爱,很淳朴,你对他们好,他们都能感受得到。”这件事情也让王林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只有真诚才是最大的诚意。”
“笨笨的做事情”
虽然王林大学的专业是管理学,但在和学生的相处中,升学、求职等人生方向的实际问题由于每个学生不同,呈现的问题比较多,这让王林在解决同学困难时掌握了实践可行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路径和方法。2009年,企业管理专业的一名女同学,向王林咨询,自己想毕业后回老家当一名中学老师,学习能力差,不知道目前该如何努力。事关学生的前途和终身大事,王林非常上心,他分析专升本、招教考试、当兵等多个政策,最终建议这名女同学可以通过走“三支一扶”政策再进行升本、考证,来实现目标。看似路径曲折,但整个过程非常顺利,这名女同学按照王林给她的建议,专科毕业后先去新疆一所职业院校教学,然后又通过公务员考试考回河南,现在早已超越了当年的职业目标。“专科同学,相比本科生,学习能力会弱一点,常规途径不好走,我们要考虑曲线报国。”
这样的事例,在王林工作生涯中有很多。2017年,企业管理专业一名学生让所有老师很“头大”,上课不听讲、不闹事也不学习,一进班就睡觉,检讨书写得情真意切,却屡教不改。“我还真和这名同学较上劲儿了。”王林说,是人都有弱点,有弱点就好突破。他从该生室友入手,了解到这名同学是一位“军迷”,从小受家庭环境影响,养成了现在颓废、不思进取的性格。紧接着,王林试图和这名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他自称对军事一窍不通,邀请这名同学带他去一所军事院校参观。“关系熟络后,信任也建立起来了,谈到未来,很多事儿他都不感兴趣,提起军队,他说想去火箭军。”王林表示,了解到这个目标可真不容易,但去火箭军也非易事,他详细跟同学说了参军的规划及未来的发展,小伙也滔滔不绝讲自己的理想,“有了理想就要努力上进学习,这个目标,确实激发了他的内在驱动力,也不再上课睡觉了。”后来,这名学生顺利参军入伍,回来后又参加了退役士兵专项升本考试,今年就要入学了,立志毕业后还要到军队去。王林说,当时虽然帮助过很多同学,为他们寻找职业发展方向,规划路线,但并不知道这就是精准画像的一种表现形式。直到2016年,学校提出“人职匹配”“分类培养 精准施教”理念,王林也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其实就是这一理念的基础工作。
组建就业“画像师”
就业还是升学?这是摆在每一位毕业生面前的选择题。其实,这道选择题应该在入学时就有规划和认知。“什么是好工作?用什么样的最优途径来找好工作?”王林说,他想做的就是这件事,通过“画像”帮助同学们缩短精准寻找好工作的时间。两年前,王林离开辅导员岗位,来到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心当指导老师。面对的同学来自各个专业,为了更好的为大家精准“画像”,王林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详细了解教育部、人社部等网站及各大权威媒体资讯的政策动向。依托学校开发的“人职匹配大数据分析平台”,从2021年起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助理团,成员目前由312名学生组成,覆盖全校所有年级和班级。在他的指导下,“画像师”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专业等情况,绘制其“职业画像”,进而提供精准的就业服务。
为何要成立这样一个团队?澳六玄武门党委书记李桂贞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单靠老师的力量还不够,而学生人多力量大,成立导师助理团,可以让更多学生得到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服务。“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其实与学生的就业心态有很大关系。”王林说,对于职场新生力量“00后”来说,他们的择业自主意识更强、职业选择更加多元,普遍有一种“就业不将就”的心态。作为同龄人,导师助理更能理解和感知这种心态,从而为同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收集的信息越多,“职业画像”就越清晰、越丰满。现在,除周四下午是规定咨询时间外,王林还把周一到周三下午下班后的时间安排出来,留作咨询,周六上午则对学校的“画像师”们进行培训学习,教他们如何和同学们建立联系,如何运用工具“画像”。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点一点的做。”王林说,他从来下的都是笨功夫,从最初的讲好一门课,到管好自己的学生,再到为能照顾到的学生提供有效建议,他不在乎速度的快慢,只在乎所做的每一步都不白费。“能帮助同学们在人生道路上少走10年、5年弯路,就是我最大的欣慰。”(通讯员 吴猛 付雨涵)